首页 头条新闻 热点专题 综合要闻 日报 晚报 评论 文苑 交通 摄影 看乡村 专版 市场
阳泉新闻网 >> 文苑
杏花花白
□王素琴
发布日期:2025-03-11 06:30
来源:阳泉晚报

  母亲爱花,既养花插花,也绣花做花。院墙上、院子里,一盆盆一池池,都是母亲种的花;门帘上、枕套上,一瓣瓣一朵朵,都是母亲绣的花;花灯上、花瓶里,一盏盏一束束,都有母亲做的花。老年的母亲,每日都要晨练。春日的周末,我还在赖床,母亲已经晨练回来。她会用很撩人的语气说,你看这是啥?睡眼惺忪的我,好奇地睁开眼:一枝杏花,粉面含羞,笑意如光。我一下子就清醒了。迅速穿衣下床,找来瓶子,盛满水,插入花枝,摆在我小屋的窗台上,顿觉春光入室,满屋生辉。虽无小楼春雨、深巷杏花的诗意,但窗台的一枝杏花,也有一点春的韵味。

  公婆留下的一方小院,是我们回乡的理由。冬去春来,天气回暖,村里的花一树树绽放时,总不忘回乡寻春。挖些野菜,赏各种花,小宿一晚。离开时,折一枝山杏花,插入装水的瓶中,摆放在公婆遗像前,留它日日夜夜陪伴他们。只有一瓶水滋润着那枝红杏。隔些时日,我已忘却了它的存在,推开屋门,却见瓶子周围已是落英缤纷。再看枝头,还有点点残红。那一刻,内心会升腾起一股暖意。有了它的接应,无人居住的老屋,少了几许冷清,多了一丝生气、一缕温馨。

  某年清明,三五好友,学古人样,相约踏青。在一个村子里,观了鱼,吃了农家饭,舍不得一下午的春光,便又到了另一个村子。这个村子距县城不远,据说有位在外打拼的村民,用辛苦挣得的“第一桶金”回报父老乡亲,在村里开发旅游产业,已小有规模。村里的路已全部硬化,街巷干净,农舍齐整,偶尔会有三两村民。经问询,知顺着柏油路向上,就能到达正在修建的“景区”。

  清明时节,天气已暖。万物争春,百花争艳。但见山坡上的常青松柏,已褪去冬日的灰暗,身披墨绿,葱茏葳蕤。大多数树木青草还一片枯灰。有了松柏的装点,萧瑟的山坡了有生气。就在这浓绿灰黑间,相嵌着一树一树的粉白。有的连成一片,有的独自成阵。它们似一团团光,点亮了沉寂的山;如一只只蝶,丰富了单调的林;像一片片霞,美化了浅薄的春。人间四月,芳菲将尽,山上野花,渐次盛开。这些卓尔不群的粉白,就是山间杏花。

  那日返程中,接到个电话,邀我聚餐。匆匆赴约,甚至没来得及回家洗漱整理。游走了一天,感觉心力疲乏,满面尘土。餐桌上,却见到了多年未曾谋面的同窗,低落的心绪一扫而光。久别重逢,忆昨说今,千言万语,千杯万盏,酣畅淋漓。那个清明,一山杏花的惊艳,一位老友的相见,如烙印般,刻在记忆的书页上。

  之后,每每春日,遇到漫山遍野的杏花,都激动不已。车在路上,身在车里,目光却在山上。“地毯式”扫过不断后移的山峦,如饥似渴地搜寻着那些粉白。看到了,贪婪地远望,恨不能插翅飞翔,落于山崖,用手指轻抚它们,用脸贴近它们,用唇亲吻它们。折几枝于手,把山野之春带回家,置于床头,与花共入梦。

  一次郊游中,就在路边不远的山坡上,又遇到了那些粉白。终于可以走近它们,内心甚至有些许忐忑。车停在路边,和立于山崖的粉白一样的它们,就在眼前,兴奋地向它们奔去。近了,看清了。却原来,它们并没有远望时的密匝、壮硕、繁茂,身影单薄,疏疏落落,半开半落,道白非白。本想折一枝,手刚碰到花枝,还没怎么用力,花瓣雨就纷纷扬扬。待到一枝在手,却已是些残花败蕊,又怎能经得起一路颠簸?唉,此花与荷相似,只可远观。

  又是一春,我与一群驴友活动。几次与杏花相遇,每次都让我感动。一天下来,我竟将这世间尤物看作知己了。

  那次户外活动主要是登山,路途艰险,惊心动魄。行程开始不久,在一个较为平坦开阔的空地,遇到了几株杏树。驴友们正在那里摆拍造型,一阵风过,吹落片片花瓣。轻轻盈盈的白,悠悠落下,恰似“风飘万点”“乱红飞过”。只是,结伴户外的我们,并无愁怨,只觉飞红点点,是难遇的奇观,很有氛围感。

  在半山腰,一座残破寺庙的门前,又遇一株杏树。枝干纤弱,花朵零落,茕茕孑立,楚楚可人。周围树木依旧枯瑟,它一枝独放,更觉清冷。寺庙的繁华早已不再,万物的喧闹还未到来,它,一株小树,不辱使命,春来发枝,殷勤开放。用一朵朵轻薄的花,诉说着春光的明媚,春风的柔暖,春雨的缠绵。在人迹罕至的山间,遇到它,仿佛遇到了整个春天。

  经历一番惊险后,下得山来,不仅走上了坦途,还遇上了一株开得正盛的杏树。那花,饱满、丰润、明丽、青春,正迎着我们笑。立于花树前,脚步再不能挪动。驴友们纷纷拍照。刚刚还惊悸不安的心,见到满树的杏花,如同在黑暗中见到了光,在冰冷中遇到了暖,在躁乱中听到了静,怎肯错过?我也兴致盎然地留了个影。那满面春风、一脸灿烂的我,至今在我脑海中清晰如昨。

  行程即将结束时,在一座寺庙的山门前,一排杏树正开得热闹。此时的心境,已平和了许多。观杏花,依然一阵雀跃。在山里,繁花还在沉默的时候,杏花朵朵,争先恐后,给群山带来春意,给万树捎来春信,给人间送上春暖。

  待到“花褪残红青杏小”,又有几人记得“红杏枝头春意闹”?古往今来,也只有情痴黛玉,肯收纳落花于囊中,安葬花魂于花冢。杏花春雨,烟笼江南,是多少人的梦中记忆。我只愿在冬日的火炉边,吟一首关于杏花的宋词,哼一曲关于杏花的民歌,阅一段关于杏花的文字,穿越大雪纷飞的冬夜,臆想那妖娆杏花、绵绵春雨、青绿村庄和慈爱母亲。


(编辑:王宁 韩璐 责任编辑:白洁)
主办:阳泉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03
晋公网安备14030302000113 晋ICP备0700445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晋)字第060号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桃北中路87号 电话:0353-6658025 邮编:045000
阳泉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阳泉新闻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阳泉新闻网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