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蔬菜大棚 
翻腾的鱼池 清晨,平定县石门口乡南上庄村的沟梁间还蒙着青灰色的薄雾,山西鼎鑫缘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养殖棚里已传出窸窸窣窣的响动。合作社负责人李世杰提着鱼食推开3号棚的门帘。随着一把把鱼食撒到直径八米的圆形鱼池中,数千尾罗非鱼浮向水面,将鱼池搅成沸腾的漩涡。池边的增氧机嗡嗡作响,循环水裹着细密的气泡,顺着管道,汩汩流向百米外的蓄水池。 水流经三层滤网——首层拦住鱼粪、二层吸附杂质、三层过滤异味,最终注入蓄水池。经过水泵抽取,蓄水池的水被用于蔬菜大棚灌溉。“用养鱼水浇地,不用施肥,菜叶子都绿油油的,长得特别好。”李世杰说。 山西鼎鑫缘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22年。合作社租用了村里的老旧大棚并对其进行升级改造,才有了如今的大型田园综合体。现在,修缮一新的40多个标准化大棚在黄土地上铺展成银色矩阵。其中,3个大棚专用于高密度养鱼,部分大棚种植着黄瓜、豆角、甘蓝等时令蔬菜,还有部分大棚用于培育食用菌。 高密度养鱼不同于传统养鱼模式。每个鱼池不足50立方米的水体容纳着约传统鱼塘十倍的鱼量。李世杰介绍:“咱这地方水少,想吃上新鲜鱼,高密度养鱼更合适。高密度养鱼还能为鱼类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比如水质、温度、溶氧等,严格把控这些指标有助于提升鱼的品质和口感。” 在2号养殖棚,李世杰正在为即将入场的加州鲈鱼苗调试环境。“2023年,我们试养加州鲈鱼,加州鲈鱼每斤饲料成本高达12元,但市场价能卖到28元。去年,我们改养抗病性强、饲料转化率高的罗非鱼,成本降低了30%,但罗非鱼市场批发价不高,经济效益不如加州鲈鱼。今年,我们计划2号棚养加州鲈鱼,3号棚继续养罗非鱼,1号棚试验养殖些其他品种的鱼。”李世杰说。 养鱼大棚不远处,是合作社的蔬菜大棚。蔬菜大棚内,湿润的空气混合着泥土的芬芳,阳光透过棚膜洒在整齐的菜畦上,成排的豆角藤蔓攀附着竹架向上生长,藤蔓间挂满细长的豆角。一旁的甘蓝地里,圆滚滚的菜头紧实地包裹着,叶片肥厚油亮,像一颗颗翡翠般排列整齐。为了经营好蔬菜大棚,合作社请来了村里的种菜好手王守贵负责具体种植。王守贵从口袋里掏出小铲子,一边熟练地在苗间松土,一边说:“种菜讲究‘三分种,七分管’,水肥得当,苗子才能长得壮。” 包装车间里,63岁的王桂香坐在塑料筐堆成的小山前,将豆角捆成整齐的把子。“早上在鱼棚喂食,晌午来菜棚摘菜,一天能挣80块钱!”王桂香笑着说。合作社30多个岗位中,大多是南上庄及周边村的村民,去年发放工资总额达80万元。 合作社起步时间不长,李世杰对于未来发展有着自己的打算。“我们准备学习技术自己孵鱼苗,已经建起了育苗房。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把购鱼成本砍掉三成。附近厂子多,蔬菜不愁销,我们计划增加几个大棚用于种植蔬菜。相信在大伙儿的努力下,合作社定能经营得越来越好。”李世杰信心满满地说。(芦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