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载栉风沐雨,75载奋勇向前。
1950年1月7日,华阳新材料集团起步于“两矿一厂”,大力发展煤炭产业。75年来,集团并未囿于煤炭产业这一“老本行”,而是在立足煤、做强煤的同时,不断延伸煤、超越煤。从发展非煤产业到如今战新产业崛起,华阳集团始终坚持探索转型、谋求发展,努力蹚出了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以煤为基——
探索转型的脚步从未停止
翻开历史的画卷,华阳集团从未停止探索转型的脚步。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1978年,阳泉矿务局大规模发展多种经营,开办各类集体性质的工厂和商业服务网点,到1985年,已拥有79个工厂、95个服务网点、500万元固定资产。上世纪90年代初,多种经营系统生产经营总额达2.2亿元,拥有8个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公司、16个年产值百万元以上的工业厂队、8个拳头产品,多种经营走向规模化。
进入新世纪,煤炭工业逐渐复苏,非煤产业发展更加多元。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这为煤炭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华阳集团的前身——阳煤集团,顺应时代需求,确立了“煤与非煤并重并举”的战略,踏上非煤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规模化发展路子。这一年,非煤产业总产值15.88亿元,占到集团总产值的43.25%。
“十一五”是阳煤集团“强煤强化”战略的发展阶段,投资集中在电力、铝业、煤化工等领域,先后托管重组三维集团,兼并收购丰喜集团、正元集团、深州化工、齐鲁一化、烟台巨力、青岛恒源、恒通化工,启动昔阳电石与和顺尿素项目,成功托管太化集团等,迅速成长为省内最大的煤炭化工企业。到2010年,煤化工与其他非煤产业总产值达521亿元,远超229亿元的煤炭主业收益。
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为阳煤集团的能源革命指引了方向。集团坚持以煤为基,聚焦“六新”要求,高标准建设新材料基地,有序推进煤层气制金刚石项目,气凝胶一期项目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阳煤速度”。同时,瞄准新能源领域,重点培育并大力实施电动重卡、电动无轨胶轮车、氢燃料电池重卡、光伏发电、飞轮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等新兴产业,把目光瞄向新一代电化学储能行业。
2024年底,景福公司顺利通过智能化矿井验收,被评定为Ⅱ类初级智能化煤矿,标志着景福公司跨入智能化时代。至此,华阳集团成为山西省首家所有生产矿井均完成智能化建设并通过省能源局验收的集团企业。至此,华阳集团累计建成7座智能化煤矿、1座智能化选煤厂、127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提前三年完成全面智能化这一目标任务。
“钠”路前行——
深耕新能源新材料赛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到山西考察调研,提出了“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殷切期望。
2020年10月,有着70余年发展历程的传统煤炭企业阳煤集团,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整体更名为华阳集团,坚定扛起转型蹚新路历史使命。
怎么转?出路在哪里?在新时代使命责任和战略目标引领下,华阳集团提出“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立足煤、做强煤,做强做大传统煤炭产业;延伸煤、超越煤,做精做优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如何在发展好煤炭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做精做优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团成立产业技术研究总院,聚焦“专精特新”,统筹发展钠离子电池、高性能碳纤维、高端纳米纤维、生物可降解材料、煤层气制金刚石五大新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致力打造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新能源新材料领军企业。
华阳集团坚持“双碳”引领,抢占钠离子电池电化学储能“黄金赛道”。按照“上游关键材料生产全球领先,中游电池产品制造全国一流,下游建成全国领先的钠电新能源终端应用基地”的总体构想,一体谋划、一体布局、一体推进,全力打造钠离子电化学储能全产业链。
有了目标,还须奋勇向前。从2021年开始布局,到2022年着手筹建,再到2023年钠离子电芯正式下线、 2024年万吨级钠电正负极材料项目入列省级重点工程,华阳集团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已经完整打造“材料—电芯—电池—应用”的钠电全产业链,走出了从“一块炭”到“一块电池”的发展新路。
钠电产业厚积薄发,业内认可度持续提升。钠电产品成功通过全国首批钠电测评、成功举办“第三届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全国首批完成循环寿命1000次测评、华钠芯能成功获ISO“三体系”认证、荣登中国钠离子电池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华阳造”钠电品牌形象逐步树立,广受认可。
产品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全球首批钠电电动二轮车发布,到太阳能路灯、LED强光手电、工商业储能柜等钠电产品相继问世,再到全国首创、华阳原创的钠电煤矿应急电源成功带载运行,受到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广……华阳集团以雷霆之势,不断拓宽钠电产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构建起一幅宏伟的产业发展蓝图。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钠电产业在发展的征程中,一步一个脚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标注下一个个璀璨的发展坐标。这一产业成为华阳集团转型的关键突破口,是新质生产力的先进示范,塑造出华阳集团的新气质。华阳集团因此成为全国首家实现钠电产品规模化生产及商业化应用的企业,稳居全国钠电产业第一梯队。
华阳集团以海纳百川的气魄扩大对外合作交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破题起势、集聚成势。高站位瞄准光伏产业,生产线成功完成P转N改造,成功进入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光伏产品供应商集采名单,有力提升了产品竞争力。高起点规划高性能碳纤维产业,锚定高性能碳纤维国产替代,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大同市三方强强联手,高效推进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建设。项目投产后,将率先实现国产第三代碳纤维技术突破,在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场景。高效率建设纳米纤维空气净化材料产业,推出白绒产品,保暖性能超过3A级羽绒,成功与多家下游服饰、家纺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备受市场青睐。高标准做强煤层气制金刚石产业,一期50台设备全部转入试生产,单晶裸钻、耐磨截齿产品成功推向市场,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我国技术空白,实现了“点气成钻”,为山西煤层气资源打造了一条“论克拉卖”的价值链。高要求发展PBAT可降解塑料产业,成功研发量产淀粉基可降解吸塑材料,制品受到京东、顺丰、中通等10余家国内大型客户的青睐,PBAT产品完成出口欧盟DIN产品质量认证,在“白色包围圈”中打开“绿色突破口”。此外,坚持高端定位、拓展海外用户,气凝胶环保阻燃浆料成功进军韩国市场,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影响力……
逐梦新程——
奋力开拓再出发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站在新岁回头望,2024年,华阳集团收获满满。
截至2024年底,华阳集团二矿共建成智能化综采工作面10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20个,智能化建设成果初显。“2025年,我们将依托信息基础数据库,完善井下各系统智能化建设,持续推进推广‘记忆截割+自动跟机’的智能化采煤工作模式,加快智能化建设成果应用。”二矿副矿长吴瑞明说。
脚下的每一步,都是通往胜利的新征程。七元矿井是华阳集团做强做大传统煤炭产业的重要支撑,对释放资源储备、保障生产接续意义重大。2024年12月15日,华阳集团七元公司500万吨矿井成功实现联合试运转,完成由“建”到“采”的历史性转变。
“接下来,我们将紧紧围绕通过矿井竣工验收这一总目标,重点抓好进风立井改造、矸石充填系统和智能分选系统建设,建立更加高效的生产组织秩序,全力完成13000米进尺、120万吨煤的生产指标,推动矿井由基建向生产有序过渡。”七元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尚立斌说。
眼下正是华钠芯能公司钠离子电芯生产的关键时期,华阳集团产业技术研究总院市场营销部主管赵常鑫每周都会在华钠芯能圆柱卷绕车间里,和工作人员共同监测5台圆柱卷绕机的运转情况,以确保钠离子电池保持优异性能。2024年,华阳集团产业技术研究总院谋创新、拓市场,成功推出华阳原创、全国首台套钠电煤矿应急电源和首台套钠离子电池工商业储能柜,并稳步推进高性能碳纤维项目,为华阳集团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2025年,产业技术研究总院将坚持‘安全、集约、创新、绿色、和谐’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坚定转型升级,持续推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万吨级钠离子电池项目落地见效,高标准用好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厅市共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全力以赴做精做优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华阳集团产业技术研究总院副院长、副总经理张利武说。
时间的长河奔涌向前,奋斗者的步伐永不停歇。75年来,华阳集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定不移推动产业转型,在这场全方位、深层次、历史性的革命中,努力闯出了一条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路。如今,立足市场前沿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势如破竹,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强大力量,一个个战新产业项目“落地生根”,正储备潜能、积蓄后劲,振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腾飞之翼。风华正茂的华阳集团正昂首阔步,坚定走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大路上,风雨无阻,一路向前!(石芸 李松泽 张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