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我市的大街小巷,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手持手机,“眼观六路”,走走停停,时而拍照,时而在手机上戳戳点点。他们不是执法人员,却能及时发现城市管理中的问题,第一时间采集上报,助力提升城市“颜值”,推动城市发展。他们就是城市管理的“侦察兵”——智慧城管信息采集员。 井盖缺失、路灯损坏、商贩占道经营……这些智慧城管信息采集员收集到的“小事”,每天都会通过智慧城管“悄悄”解决,城市变得越来越好,市民幸福感也越来越强。智慧城管是我市探索基于ICT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 城市之美,在精管善治;城市之治,在智慧赋能。大数据的广泛运用,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添了“利器”。近年来,我市借助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聚焦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功能,搭建起新型智慧城市中枢,以“绣花功夫”不断为城市治理赋能,推进城市治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高效化。 目前,我市已经建成城市运行指挥中心,整合应急、交通、城市管理服务等功能,城市治理的智慧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市获“2023-2024年度中国新型智慧城市(SMILE指数)百强”荣誉称号。 智慧城管系统把我市建成区诸如井盖、桥梁、路灯、行道树等16.2万个城市部件纳入智慧城市管理的范畴,根据人口密度、部件数量、问题发生频率等划定11个责任网格,并将城区、矿区、郊区、高新区及与智慧城管业务相关的34个市直部门和责任单位纳入市智慧城管系统二级平台,负责对接收的城市管理问题进行及时处置,从而实现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这一系统启用后,大大节省了一线执法人员的精力,同时解决了取证难题,让城市管理工作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交通领域。人工智能赋能智慧交通,正在逐渐改变传统的交通方式,让大家的出行变得更加智慧、安全和高效。 作为全国首个全域开放自动驾驶的地级市,我市现已完成全市主城区36个信控路口的智能化改造,5条主干道实现动态“绿波”,较优化前平均停车次数降低约53%,通行效率提升约35%。 日前,在阳泉市车城网数字经济示范运营基地的城市中枢平台前,阳泉领航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车城网基地负责人史钦君介绍:“安装了智能化路侧设备后,设备能实时对车流量和交通状况进行人工智能分析,进而为红绿灯下达最优配时方案,让以往的‘车等灯’,变成如今的‘灯看车’。将多个路口的红绿灯进行联动,就形成了‘绿波带’。” 以北山公园为试点,我市建成全省首个智慧公园,依托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布局智能垃圾桶、人脸识别柜、智能语音亭、钢琴步道、无人售货机以及未来空间展厅等设备,推动城市生活步入智能快车道…… 与此同时,我市将优化数字生态作为建设数智新城的工作重点。相继出台了企业培育、项目扶持、金融支持、人才支撑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在全省率先出台的《阳泉市智能网联汽车管理办法》,进一步拓展了与百度自动驾驶生态链企业的合作,引进了新石器、萝卜快跑、高仙机器人等一批生态伙伴,在无人公交、无人快递、无人安防等领域实现产业部署和场景应用。去年,我市又获批省级区域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和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 数字技术的广泛融入重塑了城市治理的体系架构。今后,我市将以互联网为依托,以大数据为基础,积极利用各种数智技术手段,推动城市治理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居民美好生活水平,切实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杨怡婷 冯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