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批北迁候鸟来到我市平定县二电厂调蓄水库停歇补给,受到了央视新闻频道关注。 作为生态环境变化的“晴雨表”,候鸟的种群数量和迁徙路线的改变,能反映出生态环境的变化,成为检验一个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自然指标。 越来越多的鸟类飞临、动物“现身”,得益于我市对美丽阳泉建设的重视和付出。近年来,我市紧密围绕太行山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项目、环京津冀生态屏障建设工程,积极开展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治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生态系统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2.31%。 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自然环境越来越好,这就是生物与生态的“双向奔赴”。 50余只黑鹳在桃河流域“组团”安家,作为华北地区生态系统里的“顶级捕食者”华北豹再度“现身”盂县,白天鹅、鸳鸯飞临盂县龙华口水库、平定县尚怡水库,国家“三有”(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保护动物小鸊鷉在城市中心公园的人工湖觅食戏水……越来越多的“朋友”在我市“转场”、嬉戏、“落户”,我们有理由相信,“朋友”还会持续增多。 如今,一幅幅鸢飞鱼跃、碧波荡漾、飞鸟云集的生态画卷在我市徐徐铺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全面践行“两山”理论不停滞,坚持生态筑基战略不动摇,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止步,阳泉一定蓝天常驻、绿水长清、厚土永固。(史兆慧)
|